English

《青年近卫军》为什么要重译

1999-11-1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徐锋 我有话说

有一种人,越是几十年不离工作,越能在年老时保持青春活力。翻译家叶水夫就是这样的人。当我如约来到他古朴的住所时,叶老热情地给我开门、倒茶,笑眯眯地进进出出,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80多岁、大病初愈的老人。然后他便开始向我讲述起几十年前他翻译《青年近卫军》时的故事。

叶老最初翻译《青年近卫军》是在1945年春,在工作之余翻译这部小说。译作先在《苏联文艺》上连载,1947年,出版单行本,受到读者的欢迎。

在许许多多或喜或悲的如烟往事中,叶老记得最清楚的是1949年他与原书作者、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一次交谈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,苏联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文艺代表团来华参加开国大典,团长就是《青年近卫军》的作者法捷耶夫。

法捷耶夫在中国访问了几个城市,当他来到上海时,叶水夫参加了上海外事处翻译组的接待工作。忙于做翻译的叶水夫,一直没有时间与法捷耶夫交谈,但他还是在前往宾馆的路上抓住时机接近了法捷耶夫。他告诉法捷耶夫自己很喜欢对方的作品,是《青年近卫军》中译本的翻译者,希望能有机会和对方谈一谈。当时法捷耶夫在上海只有一天半的访问时间,而且日程排得非常紧,所以叶水夫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。然而,法捷耶夫只是低头稍作考虑,便答应了他的要求,但是时间只能排在计划之外,即第二天早饭以前。

第二天清晨两人见了面。交谈之中,叶水夫抓紧时机就一件重要事情向法捷耶夫征求了意见:《青年近卫军》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后,叶水夫不久便发现自己的译文质量不高。而且在1947年,叶水夫便得知《青年近卫军》因对游击区、敌占区内党的领导体现不够,受到过苏联有关领导的批评,法捷耶夫对此也作了自我批评,并决定加以增补。由于以上两个原因,叶水夫便产生了重译这部著作的念头。

他向法捷耶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,法捷耶夫很爽快地答应了,并承诺俄文的修订本一出版就寄给他。法捷耶夫问他当初翻译此书时有何感受,叶水夫称赞了一番,列举了各种优点。法捷耶夫微笑着又问道:“你觉得这本书还有哪些缺点呢?”叶水夫想了想,大胆地谈了一点,即年轻的主人公奥列格“政委”平时以及在敌人法庭上的言行与其实际年龄相比过于成熟,法捷耶夫点头称是。

1951年,在法捷耶夫50岁生日时,俄文的《青年近卫军》修订本如期出版。不久,叶水夫便收到他寄来的签名书。由于修订本改动很大,叶水夫决定立即动手重新翻译。1954年,《青年近卫军》的新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,再一次在中国读者,尤其是年轻人中产生了很大反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